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开发区提升能级,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目标要求,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重点带全局、抓项目带发展”总体思路,遵循“讲大局、讲团结、讲学习、讲干事、讲廉洁”纪律规矩,在工作谋划上坚持高站位,在工作部署上坚持高强度,在工作落实上坚持高效率,有力推进了园区高质量发展,营业收入、外贸出口、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多项指标在全省居前。 建立“全域招商、全员招商、全时招商”大格局,通过小团队招商、以商招商、大使招商等方式,开展外出招商考察及本地接洽活动50余次,足迹遍布京津、长三角、珠三角,收集招商信息119条,总投资超40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亿元以上项目3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2个。项目建设方面,全年共有39个项目落地开工,总投资103.14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2个,市级重点项目31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1亿元以上项目1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是历年来项目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全省“11+2”中名列前茅。 准确把握全球疫情防治需求,因势利导、扶持壮大了鸿锐集团、晟泰医疗、康为医用品、华贸医药、汇富三合、华纺纳米、昱朗防护用品等一批医疗健康企业,引进建设了金瓯医疗器械、沃尔康医疗器械、汇丰兽药、万业原料药等一批医疗健康项目,医疗健康产业初具规模,实现产值11亿元。 在引进外资方面,通过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702万美元。在外贸出口方面,通过“做强保税平台、做实展会经济、做优出口产业”三点共同发力,推动外贸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开发区外贸出口总额增长率”在全省排名第2位。开发区在“全省外资外贸商贸流通文旅业发展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经验做法还被《河北日报》刊登。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鼓励企业不断深化自主创新能力,为开发区经济加速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新增威特森等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思维等高新技术企业10家、昊硕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梅花等绿色工厂5家。企业申请通过发明专利67个,成功申报重大科研项目3个。金士顿公司荣获“河北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河北省企业技术创新奖一等奖;华莱鼎盛公司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完成了制革企业整合和重金属减排,实现了制革产业向绿色生态化方向的可持续发展;梅花、北达、鑫强、天通、金典5家企业通过省级绿色工厂认证。配合市委、市政府成功举办7·8时装周和9·28皮毛时装博览会、皮革博览会,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全国首个皮革界盛会。中国(辛集)国际皮毛时装博览会(BEIJING FUR)首次在辛集举办并永久落户。期间举行了电商直播基地揭牌、服装设计大赛、网红直播带货、与阿里巴巴合作签约等系列活动,线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
坚持以“真心、用心、贴心”换企业“放心、省心、舒心”。帮办代办、贴心服务、“1日常态化”等机制,极大提升了入区项目审批效率,实际办结时间比法定时限压减75%以上。提前介入、一线办公、分包驻厂等制度,为项目建设打开绿灯,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金瓯医疗、鸿泰胶乳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了洽谈、签约、落地、进场、开工等手续一条龙、无缝隙推进,一次次刷新着开发区项目建设速度。 把园区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和重点工作,一手抓规划编制、一手抓设施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实施了核心区、高新区、制革中心的道路、绿化、亮化、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完善了功能、改善了环境、提升了形象,努力让企业生产、职工生活、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六前排渠改造工程顺利竣工;东环路(垒头大街—文体街)、垒头大街(盛兴路—东环路)建成通车;盛兴路(兴业街—垒头大街)雨水管道、工业路(市府街—古城大街)污水管网等全部竣工。 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协调、完善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分析制度等措施,全年公财收入完成26223万元,超出任务1113万元,同比增长14.3%。其中核心区完成7821万元,超出任务1721万元,同比增长61%,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 各项环保措施严格落实,各项环保工程积极推进。PM2.5及综合指数,经开区同比分别下降18.2%、14.6%;高新区同比分别下降7.6%、11.5%。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特别是制衣行业消防安全用电安全检查,有力维护了企业安全和社会稳定。 全区10个村圆满完成“双代”三年任务目标。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万元。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突出做好改厕、污水治理、街道硬化、村庄绿化美化等基础工作,各村新建村内休闲景观广场8个,提升了村容村貌水平,满足了村民健身文化需求,促进了村风民风转变。张马村在人居环境观摩拉练中获得全市第一;摇头村教育奖励事迹进了“新华社”;都大营村大棚草莓上了“学习强国”。